事实证明他们太乐观了。
应该说,国企老总与民工都是雇员,只是他们的老板不同:前者是国家,后者大都是私营企业主。他告诉我,瑞士等欧洲国家工资待遇差距很小,他虽然拥有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又在联邦政府研究机构工作多年,但他的收入比在超市搬运蔬菜的员工只多三分之二,老板的收入比他也多不到一倍。
因此从本质上讲,任何老板都不愿意给员工多发一分钱,但是,面对利益的蛋糕,老板如果不能照顾到员工的利益,矛盾就不可避免。据报道港口每停顿一天,给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0亿美元。原载于:2005年11月7日 光明网近日,国企高管(并非经理人)享有不应得的高薪再度成为热点话题,重读此文不胜感慨。其实,媒体报道民工荒的问题已有一年多了,这个问题在其他地区也存在。其二,广东省国资委负责人透露:从2005年起,广东省属国企老总收入差距将拉大,最高年薪可达150万元,最低15万元,比过去猛增5倍(据《羊城晚报》)。
那么剩下的理由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原来的收入水平太低,一是比外企老总低,二是比一些私营企业老板低。至于国企老总与私营企业老板,就更没有可比性,因为后者的收入有相当大部分属于投资收益。仅此一点,足见印度收入分配失衡何其严重。
知名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怡安翰威特(Aon Hewitt)2012年2月21日公布的调查显示,印度本年度工资预计将上涨12%,连续10年位居亚洲国家之首。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均进一步损害了印度所谓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的成色和后劲。印度龟终将超越中国兔……前两年有的西方大国官方报 告甚至已将印度列为世界第三超级大国。2011年5月21日英国《泰晤士报》刊登印度老牌民族资本 龙头企业塔塔集团董事长、同样居住孟买的拉坦?塔塔(Ratan Tata)专访,塔塔批评穆克什?安巴尼此举:我不懂为何有人这么做,革命就是这样造成的。
较为年轻的人口结构更将令印度如虎添翼,加快超越日益面临人口红利枯竭压力的中国。有鉴于此,我们更不能对印度基础教育成果改善给予过高期望。
( 世界银行数据库,转引自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9》)许多人把这么个结果称为印度人口红利,是十足的误读。其实,中国经济并不像有人所说的那么依赖出口拉动。2006年 ,印度人口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比世界平均水平(14%)高近一半。(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摘要—2012》)同时,正是由于制造业和出口太弱,才使得印度不仅宏观经济稳定性较差,而且在面临危机冲击而意欲保增长时备受掣肘。
此时央行若选择放松货币政策,无需过多担心输入型通胀压力大规模卷土重来。印度是中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之一,也是中国许多投资者跃跃欲试的地方。这篇文章声称印度政府教育支出已占GDP的6%以上,但基础教育极端落后而少数精英高等教育发达,只能进一步固化这个社会的两极分化和阶层鸿沟。2000~2011年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年达到两位数,在2001、2009、2011年甚至是负数。
婴儿死亡率57.4‰,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9.5‰。更糟糕的是,为了避免陷入灾难深重的国际收支危机 ,进而引爆全面的货币金融危机,印度不得不选择维持高利率、高准备率,甚至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以吸引组合投资流入,而顾不得此举将对实体经济部门产生何等惨重的杀伤力。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明显降温,保增 长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主题。怡安翰威特认为,这说明印度的经济增长势 头强劲,有能力抵挡世界经济下行的逆风。
对如此奢靡炫富作风,连另外一些印度富豪也颇有非议。近年来印度之所以经历了独立以来最长加息周期,仅2010~2011财年就加息13次之多,原因就在于此。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7/2008年度《人文发展报告》,1995~2005年间印度成人识字率仅61%,刚刚达到低收入国家的 平均水平,尚未达到中国1964年的水平,在金砖四国中比另外三国都低20个百分点以上,比中国低近30个百分点。2011年中国财政教育支出 16116.1亿元,占GDP的3.4%。同时,印度基础教育质量低下,入学率账面数据提高与实际教育成果完 全是两码事。印度则不然,该国央行不得不直面保增长与抑通胀之间的激烈冲突。
反正国 际收支危机迫在眉睫,实体经济部门危机则通常没那么火烧眉毛。能住在豪宅的人,应关心身 旁的人,反问自己,是否能做点不一样的事来帮助他人,假如他做不到,那真的很悲哀。
当此之时,重新审视此前10余年流行的关于印度经济发展成就和增长潜力的神话,有助于更深地理解印度经济危机的根源,更准确地评估当下整个新兴市场经济的走势。笔者主张维护中印关系稳定,积极推进中印经贸发展,但正当国际经济形势阴晴不定之际,国内外投资者和外经 贸企业,你们认清了这个市场的真实稳定性和潜力了吗?致力于探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而推崇印度者,你们看全了这个国家经济模式的真实业绩和前景了吗? 进入 梅新育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印度经济神话 。
199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舆论就开始炒热中印比较话题,声称由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驱动而不是外需拉动,由于印度服务业比重较大的经济结构优于中国制造业比重大的经济结 构,印度可持续发展能力远超中国原因其实很简单:求援将被迫接受更苛刻的紧缩条件,而引起国内民众更大的不满,同时也会进一步削弱西班牙经济。
进入专题: 欧元区 。本次首脑峰会并未能给西班牙提供什么好消息。德国表示,如果欧元区可以统一预算,那么这部分刺激资金可以作为中央预算的一部分,去拨给需要的国家,而统一预算的基础,就是德国希望建立的财政联盟。事实证明他们太乐观了。
虽然法国总统奥朗德仍对本次峰会给予高度评价。西班牙政府求援只是时间问题,但未必有用虽然西班牙的融资压力在欧洲央行出手购债后得到缓解,但西班牙经济衰退、空前的高失业率、持续的资金外流、银行业岌岌可危、地方债务问题、民众不满持续增长、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矛盾尖锐化等等,已使得西班牙开始步入挣扎无力的死胡同。
毫无疑问,银行业不能不救。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求援。
只要银行业统一监管机构一天不投入运作,西班牙就一天无法获得欧元区提供的那1000亿欧元,可直接对西班牙银行业进行资本重组的救助资金。用至少六个月才能建立框架,运行得等到2013年下半年,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夏季峰会之后说给德国议会的话完全一致。
问题是:像希腊那样的援助纡困计划,有用吗?多半是没用的。拯救欧元区的黄金时间已被挥霍殆尽三个多月的无所作为,几乎等于没有成果的欧盟秋季首脑峰会,标志着欧盟机制陷入了困境,无法高效率的运转去应对危机,昭示着拯救欧元区的黄金时间已被挥霍殆尽。只见楼梯响,没见人下来。6月夏季峰会的成果大多没有落实。
且不说是不是一味要求紧缩的方法有问题,五倍于希腊的西班牙,投入目前剩余的7400亿欧元弹药,钱够吗?此外,希腊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今明年将分别达到170%和181%。各国的对立情绪加剧同样在德国民众身上存在,反对拿出更多税金去拯救别国,主张回归不拯救原则的呼声在高涨。
这意味着西班牙银行业在死光光之前,是等不到那笔防止他们破产的拯救资金的。但其中的其他所有障碍,此次峰会都没有进展,宣告过去几个月来,对此实际上并无成果。
落实夏季峰会中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的增长与就业公约,还将继续遥遥无期。在一百多天以前的6月欧盟首脑夏季峰会上,欧盟首脑们成功地达成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定,一连串鼓舞人心的好消息,让所有人都对成功拯救欧元区危机充满信心。